作者:刘先生
可穿戴设备可以说是目前最火的词汇之一,这种结合了“硬件、软件、云”为一体的穿戴式设备理念让人们意识到了一种新颖、时尚、智能的交互方式,更是成为厂商除智能手机外的另一个竞相争夺的领域。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目前这个领域还是处于野蛮生长的初级状态。当然机会也是无穷的,各种创业团队、方案公司都各显神通,而一些大厂商也在虎视眈眈。由于市场还不成熟,因此分工还不是很明确,已经杀入的公司需要兼顾设计、生产、销售各个方面。从趋势来看建立平台,无论是软件平台还是硬件平台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很多行业的巨头已经开始部署,联发科就是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联发科的“Turnkey”模式会极大催熟和席卷一个市场,而这次它甚至专门成立了“联发科创意实验室”来提供全面支持。
作者:尹海田
首先感谢电子创新网赠送的LinkIt one开发套件!
LinkIt开发平台是以联发科Aster MT2502系统单芯片为核心,MT2502是一枚高度集成的超低功耗的SoC,将MCU、GSM/GPRS、BLE、Audio全部集成在5.4X6.2mm的体积中,搭配Wi-Fi (MT5931) 和 GPS (MT3332)两枚芯片实现平台的全部功能。LinkIt OS操作系统采用与Arduino兼容的开发模式,可以通过联发科配套SDK中提供的API,将现有Arduino开发程序轻松导入到LinkIt OS操作系统。
联发科 Aster(MT2502) SoC,面向可穿戴设备领域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商用级SoC
LinkIt OS,针对MT2502,用于可穿戴设备或者物联网设备连接其它智能设备或者直接连接云服务的操作系统
LinkIt HDK,基于MT2502的硬件开发工具,目前主要为矽递科技提供的LinKIt ONE开发板
LinkIt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含了对Arduino IDE的插件、LinkIt API函数库与开发板固件更新工具(今后还将支持Elipse IDE)
LinkIt ONE配件包括:
作者:黄炫涛 覃佚龙
1. 初体验
刚见到Linkit One开发板,各方面感觉还是相当漂亮的。网上找了下,原来seeed官网已经有此开发板相当详细的使用说明,根据官方给出的工作环境搭建流程,一路下来相当顺利,很快就能让Blink基础程序顺利的跑起来。这里不再复述。
看了下wiki里给出的管脚图片。与Arduino UNO部分兼容,再加上联发科提供的SDK,已经熟悉Arduino的用户应该能相当迅速上手此开发板。
2. 实验
本次实验主要是试用下Linkit One的wifi连网功能。主要思路是用百度开放平台搭建一个web服务器,Linkit One循环查询服务器上某个状态,并根据此改变闪灯状态。
Web端:
开发板印象
(1)OPEN JTAG简介
在嵌入式开发中,有很多优秀的开发工具。如KEIL、IAR、Rowley Associates等。他们安装使用都很方便,功能强大,但是价格昂贵;还要购买相应的硬件,如J-LINK、U-LINK等USB到JTAG的转换盒,这也是一部不小的开支。
但是现在有一个价格低廉的开发环境就是,用免费的开发工具Eclipae、OpenOCD,然后通过一些便宜的JTAG转换器(如并口转换器),就可以到达甚至超过商业软件的效果。但是并口JTAG速率太低,一般很少使用。现在有一个更好的转换器就是OPenJTAG转换器。
OpenJTAG的功能:USB转串口,USB转JTAG,在线调试。
现在是趁热打铁,做了个UART的设计与实现,工程的建立在前面已经说了。串口通信其实简单实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这里实现的功能是通过PC--》USB转串--》UART电平转换板--》MAX V的开发板。具体参见下图:
[[wysiwyg_imageupload:765:]]
通过PC机的串口工具下EVB板发送数据,EVB板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给PC机,并通过PC机的串口工具进行显示。
工程建立完成后,然后就开始建立,我做的是一个10M分频的分频器:
[[wysiwyg_imageupload:748:]]
首先,先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
[[wysiwyg_imageupload:749:]]
原理图输入如图所示:
[[wysiwyg_imageupload:750:]]
<
第一步:
硬件环境:MAX V的开发平台一套。
软件环境:首先需要从ALTERA上下载一个QUTUARS II,版本必须支持MAX V的芯片。
0 序言
为什么要选择使用CPLD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需要将多种逻辑芯片功能集成在一起,提高产品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密总线信号,保护知识产权;需要提供更快的线路逻辑执行速度,但价格又是十分敏感,无需采用FPGA;降低整个线路的功耗等。CPLD一般与单片机一起使用,担负着大量逻辑信号的输入输出,从而使单片机能更为有效的处理信号,而不是为了PWM等信号的输出控制,占用宝贵的定时器资源。此外还可以提高产品的抗干扰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电力和工业控制场合。